11月11日,在固原市红十字会的见证下,17岁的隆德少年启明(化名),在生命旅程终结后,以一种特殊的方式,将阳光与希望永远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——把遗体捐献给宁夏医科大学。宁夏医科大学师生代表手持鲜花,向这位以身为烛的少年致以最崇高的敬意。
“我的孩子,1米83的个子,特别阳光,特别优秀……”回忆起儿子,启明父亲的声音里骄傲与心碎交织,仿佛那个多才多艺、曾数次登上地方春晚舞台的少年从未离开。自幼在嵩山少林寺习武,锻造了强健的体魄与坚毅的品格;转回隆德老家上学后,不仅篮球打得好,学习成绩也很好。启明的人生,就像一幅刚刚铺开的画卷,绚烂而充满无限可能。
然而,命运的剧本有时残酷得令人猝不及防。一个月前,一堂普通的晚自习课上,孩子突发高烧,老师打来电话,建议带孩子去医院。此时,启明父亲远在北京,心急如焚,其亲戚不敢耽误,带着孩子到隆德县人民医院检查,院方建议紧急转院。启明父亲得知结果后,紧急从北京赶回,带着孩子来到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,经专家诊断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,已经到晚期。这个噩耗让启明父亲接受不了,看着还生龙活虎的孩子,他心里不甘,当即决定带孩子去北京求医。病来如山倒,谁曾想,来到北京,孩子如残烛般,光芒一日日黯淡,而北京的医院诊断结果和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的一致。
11月11日凌晨,尽管家人倾尽所有,医护人员拼尽全力,那束曾照亮世界的光,还是熄灭了。生命,定格在了17岁。“孩子病来得这么快,前后也就一个多月……现代医学这么发达,咋就留不住我的孩子?”悲痛、不甘、心碎,万千情绪在父亲心中翻涌。在撕心裂肺的痛楚中,这位深爱着孩子的父亲,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动容的决定——捐献儿子的遗体。这个决定,虽未在孩子生前提及,却已有想法。“绝望的时候,我还是接受不了,怎么就这么快?我不甘!”父亲坦言内心的挣扎,“我不忍心孩子就这样‘消失’,更希望他的离去能为别人带来一丝希望。”在撕心裂肺的痛楚中,这位父亲拨通了固原市红十字会的电话。工作人员辗转联系到孩子母亲,共同完成了这个大爱的约定。
“希望能够助力咱们医学的研究。”父亲的声音颤抖,却无比坚定,“痛及别人所痛,我们希望,通过孩子的遗体,能多一份研究成果。如果未来再有家庭遇到我们这样的不幸,他们能有一个更好的医治机会,不再像我们这样无助。”
启明,他没能走完自己的人生道路,却在父母大爱的抉择下,用自己的身体为后来者点亮一盏通往健康的明灯。这份17岁的馈赠,超越了生死,化为对生命最深刻的礼赞。(记者 马茂荣 蔡雪莉)